黃河科技學院納米功能材料研究所常彬彬、殷航、張守仁和楊保成等的研究課題《Poplar catkin-derived self-templated synthesis of N-dop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microtubes for effective CO2 capture》被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期刊正式接收并發表。
楊絮是楊樹的花朵,白色的、質地很輕,每到春季,會到處隨風飄,嚴重影響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它能夠引起皮膚、呼吸道的過敏反應,對人們的健康有著極大的威脅,同時也是一種環境污染物,甚至存在引發森林火災等危險。研究所常彬彬,張守仁等人利用楊絮作為前驅體材料,通過簡單的氯化鋅化學活化法,制備了具有氮自摻雜的分級孔結構的多孔炭納米微管材料。通過調控活化劑的濃度、碳化溫度等因素實現了對炭納米微管的孔隙度、表面結構和管壁厚度的準備調控。同時,將所制備的多孔炭納米微管材料應用于常壓常溫下的二氧化碳捕獲應用,材料展現了優異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良好的吸附選擇性和吸附劑的循環使用性能。
本研究論文真正實現了將環境污染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的工業材料,在緩解環境問題的同時實現了綠色能源的再利用。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18321004?dgcid=author#f0015
黃河科技學院納米功能材料研究所簡介:
2008年楊保成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王建方教授依托學校材料和藥學等優勢學科,聯合組建成立黃河科技學院納米納米功能材料研究所,主要圍繞材料和生物醫藥開展科學與應用研究。經過10年的發展,現有科研人員90余人,其中包括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河南省中原百人計劃專家等高水平專家近20人。擁有納米材料、超級電容器和新藥研發等37個實驗室,實驗室總面積約6000 m2,儀器設備總價值3500余萬元。研究所分別于2012年批準建設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年批準建設河南省納米復合材料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和2017年批準建設河南省小分子新藥研發國際聯合實驗室,成為河南省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獲批省級重點實驗室的民辦高校。
2010年,團隊首次申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實現了河南省民辦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零的突破。研究所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地廳級及以上項目40余項。迄今為止,共發表SCI論文140余篇,其中30%屬于SCI一區、二區,最高影響因子達到21。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獎項43項。授權和實審中的發明專利42項。
研究所作為學校相關專業創新訓練基地,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創新訓練崗位和畢業論文設計平臺,目前指導國家級和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7項。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科研創新精神,研究所吸收學生進入科研團隊,直接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學術論文和專利。研究所在做好基礎研究工作的同時,更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將學?!盀樯鐣髁x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成功孵化了河南華中星科技電子有限公司、河南晟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納晶科技有限公司等。研究所開發的貴金屬納米材料產品已經銷往40多個單位。